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年04月29日(周一)下午14:00-17:00,医院门诊七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93次研讨会,会议由普外科主任邵成浩教授主持,与会者包括肿瘤内科焦晓栋主治医师、介入科顾亚峰主治医师以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术讲座,医院普四科冀蒙医师讲课;第二部分为5例胰胆肿瘤病例讨论。
学术讲座
普外四科冀蒙医师pNET的MDCT影像学特点
近期我科治疗的一位胰头占位患者的增强CT表现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并低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相等,而PET/CT(18F)表现为病灶局限性FDG代谢增高,考虑胰腺癌可能性大,然而最终术后病理显示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近期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的一篇论著“Nonhypervascularpancreaticneuroendocrinetumors:SpectrumofMDCTimagingfindingsanddifferentiationfrom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就非强化型pNEN与胰腺导管腺癌的CT鉴别进行了论述。作者将pNEN按照动脉期强化程度分为hypervascularpNEN(高强化)和nonhypervascularpNEN(等强化或低强化)两组,进而将二者及胰腺导管腺癌(PDAC)进行比较。首先,在pNEN中nonhypervascularpNEN多为G2级(占71%),而hypervascularpNEN多为G1级(占74%),并且前者较后者微血管密度(MVD)偏低,淋巴结转移更多。其次,pNEN两亚组与PDAC的CT表现相比,均表现为有钙化可能,胰管扩张较少,囊性表现较多,肿瘤内血管较丰富;而在肿瘤边界、胰腺周围浸润、血管侵犯、静脉期强化程度上,三者之间互有差异,从hypervascularpNEN至nonhypervascularpNEN,再到PDAC呈递进表现;此外,在pNEN两亚组之间,还表现为动脉期强化程度差别,这正是分组依据。同时,动脉、静脉及延迟三期肿瘤与胰腺强化程度比率可将hypervascularpNEN、nonhypervascularpNEN及PDAC三者区分开来。
另外,关于pNEN的PET/CT(18F)和68Ga-SRS表现,年AnnSurgOncol中的一篇文章“OctreoscanversusFDG-PETforNeuroendocrineTumorStaging:ABiologicalApproach”也进行的论述。对于分化好的GEP-NEN,68Ga-SRS阳性者更多,18F-PET/CT阳性者相对较少,但亦有60%有阳性表现,并且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分化差的GEP-NEN,均为18F-PET/CT阳性,但也有57%呈68Ga-SRS阳性,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如按照分级比较,则是G1、G2级两种检查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G3有差异。而对于胰腺NEN,无论分化好还是分化差,两种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异。年NuclMedCommun中的一篇“Combinedimagingwith68Ga-DOTA-TATEand18F-FDGPET/CTonthebasisofvolumetricparametersinneuroendocrinetumors”利用18F-PET/CT中新定义的Totallesionglycolysisofwhole-body(TLGwb)值和68Ga-SRS中新定义的Totallesionsomatostatinreceptorexpressionsofwhole-body(TLSREwb)值,可将G1和G3在两种检查中的表现区分开来,即G1级往往表现为TLSREwb值高、TLGwb值低,G3级则相反;G2级仍无差异。这两篇文章说明,尽管G1、G2级NEN中68Ga-SRS阳性者较多,但亦有部分可表现为18F-PET/CT阳性;而分化差的G3必定18F-PET/CT阳性,但68Ga-SRS亦有可能是阳性的。因此,单用18F-PET/CT或68Ga-SRS区分NEN的分级是有困难的,即使二者联合,仍有局限性,虽然对分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最终诊断仍需病理检测。
病例讨论
一、普外四科李倩楠医师胰头占位伴梗阻性黄疸一例
患者65岁男性,因“右腹部疼痛伴皮肤巩膜黄染3周余”入院。3周前于外院查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腹部超声提示:“胰头部结构紊乱、不规则低回声区,伴胆总管、主胰管扩张”,胰腺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钩突部异常密度影,胆总管下段管壁增厚,肝内外胆管扩张,外院行ERCP提示胆总管下段占位,予逆行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术,复查肝功能较前好转。既往多年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度黄染,余无特殊。
介入科顾亚峰主治医师:该患者影像学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胰管呈双轨征,胰腺钩突部混杂低密度影,腹膜后可见肿大淋巴结影,增强后可见强化,肠系膜上动脉根部(SMA)被肿瘤包绕,结合肿瘤标志物升高,诊断考虑胰腺恶性肿瘤。
普外四科侍力刚主治医师:患者最初以腹痛黄疸就诊,影像学提示胰腺钩突占位,胆胰管扩张,考虑胰腺钩突恶性肿瘤,目前肿瘤已包绕SMA超过°,后腹膜可见肿大淋巴结,属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暂无手术指征,需先行新辅助治疗,治疗前需取得病理结果,可行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目前患者黄疸水平较高,行ERCP后留置鼻胆管引流,黄疸有下降趋势,后续更换胆道支架行内引流,可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待肝功能恢复后考虑再行进一步治疗。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诊断比较明确,考虑胰头钩突部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以腹痛黄疸症状为主,黄疸主要是胰头钩突部肿瘤侵犯胆管所致,而疼痛主要与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有关;目前肿瘤已包绕SMA,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需要先行新辅助治疗。既往对于此类胰腺钩突部恶性肿瘤,肿瘤主要表现为胰外侵犯,此类肿瘤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较胰头部恶性肿瘤要好,可能与此部位的肿瘤间质成分较少、血供丰富有关。如果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缩小,可考虑行手术切除,以达到R0切除。
二、普外四科李传昌医师十二指肠乳头占位伴梗阻性黄疸一例
患者71岁男性,因“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小便色深2周余”就诊,查血提示肝功能异常(TB:.5umol/L↑,Alb:36g/L↓,ALT:U/L,AST:U/L,AKP:U/L↑),复查胆红素有波动,行上腹部增强MRI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可能”,遂行ERC+ERBD术,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处占位,遂置入塑料胆管支架解除梗阻,术后肝功能逐渐好转。既往多年吸烟饮酒史,偶发房颤病史,口服倍他乐克控制,入院查体皮巩膜轻中度黄染。
普外四科侍力刚主治医师:患者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上腹部增强MRI提示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可能,行ERCP检查见十二指肠乳头菜花样改变,壶腹部实性成分,未见结石,考虑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恶性可能性大。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胆总管远端或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往往会有腹痛、发热、黄疸等典型的胆管炎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可见胆总管扩张,但胆道扩张程度较肿瘤引起的胆道扩张程度要轻,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多为水肿增大表现;而壶腹部肿瘤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波动性黄疸,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多为不规则形状,增大且常伴有溃疡,十二指肠黏膜正常。对于此类肿瘤,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三、普外四科李传昌医师胰头囊性占位一例
患者64岁男性,因“体检发现胰头囊性占位2周”就诊,外院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部囊性病变,伴胰管扩张,查血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入院查体无特殊。
超声内镜下见十二指肠乳头大致正常,胰头可见多房囊性病变,部分囊腔内可见高回声乳头状结构,与主胰管相通,其后主胰管扩张,直径约7mm。考虑胰头多房囊性病灶:IPM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主胰管型)。
介入科顾亚峰主治医师:根据该患者影像资料可见胰头部一囊实性占位,同主胰管相通,主胰管可见轻度扩张,未见明显胰管梗阻,诊断考虑胰头囊性疾病,IPMN可能性大。
普外四科刘安安副主任:根据影像学特征,胰头部囊实性混合肿瘤,边界较清,诊断首先考虑IPMN,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如肿瘤直径大于3cm、有壁结节,主胰管扩张大于10mm、细胞学检查发现异性细胞、存在相关临床症状、肿瘤生长速度较快等,而对于主胰管直径大于5-9mm的患者,如果没有其他合并高危因素,可建议继续观察,该患者肿瘤增大且主胰管已出现扩张,有手术指征。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IPMN可有腹痛、上腹部不适等反复胰腺炎发作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上表现为囊实性混杂、边界清晰的肿瘤,常伴有主胰管扩张,内镜下常可见十二指肠乳头鱼嘴样突起并分泌粘稠粘液,囊腔和胰管相通。根据该患者检查,已有手术指征,手术可采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四、普外四科杨福军医师胰尾囊性占位一例
患者48岁女性,因“体检发现胰尾囊性占位”就诊。查血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提示胰尾囊实性占位,腹部核磁平扫+增强提示胰尾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5*6cm,边界清晰。患者碘过敏史,入院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介入科顾亚峰主治医师:根据患者影像学提示胰尾部可见一囊性占位,中心位于胰腺实质,可见其起源于胰腺组织,囊性占位未见分隔及异常强化的壁结节,诊断考虑胰腺囊腺瘤可能。
普外四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的囊性肿瘤主要在浆液性囊腺瘤(SCN)和粘液性囊腺瘤(MCN)中鉴别。SCN为良性,若果肿瘤直径大于6cm,建议积极手术,对于肿瘤直径小于6cm的SCN,如有临床症状、位于胰头部、无法排除恶变、出现侵袭性表现等也可考虑手术。MCN由于恶变潜能相对较高,对于有临床症状、存在壁结节或蛋壳样钙化、细胞学检查提示恶性可能的患者,则均建议积极手术治疗。该肿瘤直径已达6cm,手术指征明确。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胰腺囊性疾病有很多类型,主要包括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囊性疾病,后者有浆液性囊腺瘤(SCN)、粘液性囊腺瘤(MCN)、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另外还有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囊性变。胰腺假性囊肿有胰腺炎发作史,SCN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囊、蜂窝状病变,MCN则好发于胰体尾部、单囊、可见壁结节,IPMN多发于胰头的囊实性占位伴胰管扩张。该患者较符合MCN影像学特点,有手术指征,可行微创手术切除胰体尾肿瘤。
五、普外四科宋雁冰医师胰头占位一例
患者65岁男性,因“体检发现胰头占位8天”就诊。患者体检发现胰头占位,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胰头部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既往5年前曾行肺大泡切除术,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未及明显异常,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等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提示通气功能呈重度阻塞性减退。残/总百分比增大。弥散功能明显减退。气道阻力增大。血气分析(-04-25本院):PH7.4,PCO2:49mmHg,PO2:58mmHg。入院查体:桶状胸,腹部未及明显异常。
普外四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体检发现胰头部占位,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较正常胰腺组织血供丰富,肿瘤内强化不均匀,边界不清,未侵犯胰管或胆管而导致的胆胰管扩张,诊断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可能性大,对于直径大于2cm的pNET首选手术切除。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pNET在影像学上表现多为富血供,而边界较清晰、强化均匀的pNET多为G1级,该患者的胰头肿瘤边界比较模糊、无明显包膜、强化不均匀,此多为G2级甚至更高级别的pNET,有手术指征。但是该患者目前肺功能较差,手术风险高,术前需进行充分准备,待肺功能好转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会议现场
作者:付志平编辑:彭俊峰
审校:陈丹磊总编:邵成浩
年4月29日
付志平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