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肾:
海绵肾是先天性、良性肾髓质囊性疾病,虽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家族发病的报道,被认为可能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临床上不常见,一般在20岁以上才被发现。患者可无症状或表现为反复尿路结石形成和尿路感染。一般预后较好。
病变特征为肾锥体部的乳头管和集合管呈梭形或小囊状扩张,于扩张的囊腔内可充满钙盐,形成砂粒细小结石,貌似海绵而得名。
疾病病因
该病为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缺陷。发病原因不明。曾提出感染或阻塞是该病病因,现认为感染是继发的。许多学者将该病看成是肾髓质的先天畸形。
临床表现
因该病发展甚慢,故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肉眼或镜下血尿、尿路感染症状、腰痛、肾绞痛及排石史,个别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临床症状系因扩张小囊中尿液滞留继发感染、出血或结石所致。患者常有泌尿道感染,合并感染时,可有脓尿。虽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浓缩功能减低,尿酸化功能不足或有肾小管酸中毒,但肾功能一般尚属正常,很少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亦有发展至晚期时,出现贫血,钠盐丢失,出现氮质血症。
鉴别诊断
多发性肾结石:可有腰痛、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和排石史。KUB平片上表现为肾脏内多发密度增高的阴影,但尿路造影显示结石都位于肾盂或肾盏内,无海绵肾的特征性分布,多伴有肾盂或肾盏扩张积水。
肾盂肾盏憩室伴钙乳:可有腰痛和镜下血尿。KUB平片上显示肾脏一极局限性多发粟粒状钙化灶,随体位改变呈规则圆形或半圆形。尿路造影示肾小盏周围圆形、边缘光滑的囊腔,内有小结石阴影,造影剂排空迟缓,偶可见有细小管道与肾盏相通。B超和CT检查可发现肾实质内单发囊肿,内有多发小结石。
肾结核:可有腰痛和血尿症状。KUB平片和B超可见肾实质内多发不规则钙化灶。但多伴有结核的全身症状和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尿路造影示肾盂肾盏破坏,输尿管不规则狭窄或闭锁。尿中找到抗酸杆菌可明确诊断。
肾钙盐沉着症:KUB平片可见肾锥体部弥漫性钙盐沉积,但为多种疾病在肾脏的表现,有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常伴有肾功能损害。
坏死性肾乳头炎:肾乳头坏死愈合后,KUB平片和B超可发现多发肾乳头部位的钙化灶。但多有糖尿病、尿路感染、过敏、口服非那西汀等既往史,且起病急,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尿液中可发现坏死脱落的乳头组织。
海绵肾缺乏特异性的影像诊断标准,超声主要表现为肾钙质沉着引起的高回声髓质图像,即肾锥体内呈放射状排列的高回声,这是由于集合管囊腔较小,形在大量的反射界面,内部可有成簇的小结石,所以呈高回声,而没有无回声的囊腔显示。肾皮质回声均匀,较正常薄,肾脏形态大小接近正常。当结石穿透囊壁或经扩大的乳头管进入肾盏肾盂时,则集合系统可见到伴声影的强光团(小于0.3cm的可不伴声影),当结石经肾盂进入输尿管时,可伴有肾积水,肾锥体可受压变形,仅见扩张的肾小盏周缘呈花瓣缘样回声增强,无声影。
海绵肾需与肾钙质沉淀症、多囊肾、肾多发性小结石等疾病鉴别。超声检查是谱查或长期随访此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1.海绵肾病理为各种病因致使肾小管囊状扩张,因囊肿极小,在二维超声上表现为强回声,这与婴儿型多囊性、肺囊腺瘤III型等成像原理一致;
2.肾钙质沉积包括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我们在这里只讨论髓质型,病理为各种病因导致肾功能损害,钙质沉积在肾椎体,故超声上也表现为强回声,需要指出的是,肾钙质沉积为一组能引起肾功能损害疾病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痛风肾,也有学者认为构成肾椎体的强回声除了钙质还有尿酸盐结晶。
3.两者的图像极为相似,鉴别要点在于海绵肾的强回声比较规律而均匀,沿肾椎体分布,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错落有致,而其他病因的钙质沉着图像没海绵肾图像规律,这点结合两者的病理基础不难理解,但实际工作中一般难以明确区分
海绵肾的声像图特征:双肾髓质轮廓增大,内部回声明显增强,并围绕肾窦呈放射状排列(肾椎体呈均匀一致高回声,呈放射状排列)。这是因为集合管囊腔较小,形成大量的反射界面,内部可有成簇的小结石形成。所以呈高回声。一般无囊腔回声,无声影,与皮质分界清。双肾大小、形态及肾皮质回声多无明显异常改变。此例病例从声像图看来不像海绵肾。
由于囊肿极小,超声检查常难以显示囊肿本身及细小结石,只能显示沿肾锥体分布呈放射状排列的高回声,多无明显声影。
肾锥体内呈分布一致的高回声区,呈放射状排列,这是集合管囊腔较小,形成大量的反射界面,内部可有成簇的小结石形成(在乳头区呈放射状排列),所以呈高回声,而没有无回声区的囊腔显示。肾皮质回声均匀,肾脏大小接近正常。
虽然目前髓质海绵肾的确诊主要靠静脉肾盂造影,但常规超声筛查对于该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仍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肾的超声表现为肾锥体呈一致的高回声区,呈放射状排列,无明显囊腔回声显示。当病变局限在少数几个锥体时,需与肾错构瘤、肾结核、肾钙质沉着症及肾结石及肾内钙化灶相鉴别。肾错构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团状高回声,一般不累及肾锥体;肾结核多有结核中毒症状,超声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包膜隆突不平,肾实质内有边缘不规则的欠清晰无回声区,或肾内可见不规则团块状或斑块状、后方有明显声影;肾钙质沉着症多发生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声像图表现为肾锥体回声增强;肾结石表现为肾内显示点状或团状强回声、强回声后方多伴声影;肾内钙化灶多位于肾皮质或肾包膜下。
病变肾脏主要表现如下:双侧肾脏增大,通常为正常肾脏的2~3倍,有时可充满整个腹腔,而肾脏轮廓尚存。弥漫性回声增强,偶尔会显示不连续的微小或稍大的囊肿(1~2mm)。围产期可见到回声增强的肾锥体结构,与海绵肾相类似。
肾外表现:常见羊水少,过少者膀胱常不显示,严重者还可出现Potter综合征。Potter综合征:受羊水不足影响严重的胎儿会有肺部发育不全,脸部变形等多发性畸形,和腹部机能不足,死亡率很高。主要征象包括:Potter脸(两眼间距增宽,两眼内上角有一异常褶纹,鼻扁平且短,下颏向后倾斜,耳廓大而软、无软骨等);骨骼畸形如钟形胸、足内翻等;此外还可并发眼科畸形、肺发育不全、腹裂综合征、心血管畸形等。
产前肝脏病变表现多不明显,偶可见肝脏及胆管壁回声增强,此征象为肝脏、胆管纤维化的早期超声征象。
病变肾脏主要表现如下:肾脏轻度增大,并且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界限不清。增大的肾脏声像图与ARPKD相似,但是由于肾脏病变相对较轻,肾功能多正常,羊水不足少见。如果超声检查发现肾皮质下有增大的囊肿,且胎儿父母中有一人患有此病,则可以诊断ADPKD,如同时合并肝脏、胰腺或脾脏囊肿,对ADPKD诊断有帮助。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