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CT三维重建
医院李子浩
病史:男,55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伴背部胀痛,阵发性,疼痛评分3分,伴烧心、腹泻,无发热,无恶心呕吐,B超示胰尾实性占位,肝内多发结节。
病理诊断:(胰腺)中-低分化导管腺癌
病理诊断:(胰腺)中-低分化导管腺癌
相关知识:
脾静脉(splenicvein,SV)和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mesentericvein,SMV)是汇合成门静脉(portalvein,PV)的两大主要属支,这两个属支分别接受其伴随同名动脉的血流,故门静脉循环实质上可分为两个流域,即脾胃血流区和肠系膜血流区。脾动脉携带的血液通过脾静脉、胃网膜静脉(gastroepiploicvein,GEV)、胃短静脉(shortgastricvein,SGV)和胃冠状静脉(coronarygastricvein,CGV)回流至门静脉,又称为门静脉系统的小循环,脾静脉是其主要通道。由于脾静脉紧贴胰腺后方走行,因此胰腺的肿瘤或炎性病变很容易侵犯或压迫脾静脉而致其阻塞。胰源性脾静脉阻塞时大量静脉血将取道胃网膜静脉或胃短静脉、胃冠状静脉回流至门静脉系,造成门静脉小循环高压而门静脉压仍正常,称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ogenicsegmentalportalhyperten-sion,PSPH)。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癌是引起左侧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原因,亦有关于肾癌侵犯胰腺引起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个例报道,良性胰腺肿瘤引起左侧门静脉高压者罕见。
胰腺癌是胰源性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这与胰腺癌的病变特征有关。胰腺癌肿瘤组织不同程度侵袭、包绕邻近血管,使其变窄、中断。由于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壁肌层薄、血流慢,更易受侵而变窄、中断及血栓形成,使其血液回流障碍,从而侧支血管形成。
胰腺炎也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较常见的原因。在胰腺炎和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7%~20%发生脾静脉血栓,其形成机制是由于脾静脉紧密毗邻于胰体尾部,胰腺组织坏死及假性囊肿形成,加上胰酶释放、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脾静脉栓塞或受压,而致脾脏的静脉血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建立,引起胃周静脉曲张。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胰腺疾病,包括肿瘤、炎症(假性囊肿)等病因存在;
②主要表现为脾-胃-门静脉分流,胃底、胃大小弯侧静脉血管扩张,而无或合并食道下端静脉曲张;
③无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肝功能正常。
④可伴有脾脏增大。符合以上前三点可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往往以上中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黑便等症状就诊,既往无肝病史,此时层CT增强检查是明确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诊断及病因诊断的一项安全、有效、无创伤的检查,同时也有助于与传统的门静脉高压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治疗方案制定。
来源:影像三人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所有历史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