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赵严
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摘自:Gastroenterology.Jul;:–
背景:
胰腺肿瘤的诊疗对患者和医生都是一项挑战。探讨是否能通过联合分子标记物和临床特征来提高对胰腺囊肿的临床分类及治疗。
方法:
对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胰腺囊性肿瘤病例(1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和9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对囊液的分析明确了一些已知基因在胰腺囊性肿瘤中的微小突变(BRAF、CDKN2A、CTNNB1、GNAS、KRAS、NRAS、PIK3CA、RNF43、SMAD4、TP53和VHL),明确了在CDKN2A、RNF43、SMAD4、TP53和VHL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并明确其为非整倍体。该研究通过特殊技术来分析所收集的大量平行等位基因序列。根据某个算法来选择可以对囊肿进行分类和分级的分子标记物。随即对分子标记物、临床标记物和分子标记物联合临床标记物进行其准确性对比。
结果:
笔者研究发现分子标记物和临床特征对胰腺囊肿分类的敏感性分别为90%和%,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8%。分子标记物可以准确地从74例胰腺囊肿患者中识别出67例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因此,可以减少91%不必要的手术量。
结论:
笔者确定了一组分子标记物和临床特征,可以准确地对胰腺囊性肿瘤进行临床分类,并识别出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囊性肿瘤。
“中国消化界”独家版权,欢迎个人分享。媒体或平台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侵权必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文章。更多重磅好文,敬请持续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