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平均生存期不到1年,5年生存率仅10%,预后不佳,让大众闻之色变。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拿到体检报告时发现“胰腺囊肿”、“IPMN”、“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描述,往往心存疑惑甚至忧心忡忡,这些疾病与胰腺癌有关系吗,该怎么办,要不要尽快开刀呢?
胰腺良性肿瘤有哪些
医院微创及胆胰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何嘉琦介绍,胰腺肿瘤中,除了市民熟悉的恶性肿瘤即胰腺癌,还有不少属于良性或者交界性肿瘤。常见的胰腺良性肿瘤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囊腺瘤:病理分型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其中浆液性囊腺瘤为最常见的囊性肿瘤。
2.胰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过多的黏液而呈囊性表现。IPMN主要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两类。
3.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等,以及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夺走“苹果之父”乔布斯生命的就是这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4.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呈囊实性,为低度恶性,好发于青年人。
发现胰腺良性肿瘤后该怎么办
因为胰腺癌预后较差,所以很多市民在拿到胰腺良性肿瘤的报告后都十分担心,良性肿瘤会变成恶性吗?很遗憾的是,答案是肯定的。何嘉琦介绍,大部分胰腺良性肿瘤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需要及时手术或者密切随访。当然,也有一部分胰腺良性肿瘤,比如浆液性囊腺瘤和分支胰管型IPMN恶变机会很低,可以定期随访。他建议:
首先,影像学结果可以对大部分良性肿瘤明确诊断,如果属于具有恶性潜能的,除非有手术禁忌,均建议及时手术切除。这类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瘤、主胰管型IPMN、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实性假乳头状瘤。
如果明确为不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主要指浆液性胰腺瘤和分支胰管型IPMN,应该定期(6-12个月)做CT、MRI、CA随访。如果它们出现异常变化,如浆液性囊腺瘤直径≥6cm,产生压迫症状,或有侵袭性表现;分支胰管型IPMN直径≥3cm,有壁结节、主胰管扩张≥1cm、快速生长≥2mm/年、血CA升高等,也要及时手术,不可再拖延。
而对于影像学难以明确分类的胰腺肿瘤,应做超声内镜穿刺,并结合全身情况、血液指标综合考虑。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多的保护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因此对于胰腺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手术范围往往小于胰腺癌,而微创手术常是首选。
专家简介
何嘉琦医院微创及胆胰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促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委员,对胃肠道肿瘤及胆道胰腺良恶性疾病有深入研究,擅长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胰腺良恶性疾病、胆囊胆总管结石、甲状腺结节的微创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白癜风检查白癜风精细化治疗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