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小雁塔的清幽。
这里是繁华热闹城市之中的一片“静土”,外面再繁华,再热闹,一走进小雁塔的园区,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去过几次小雁塔后,有一现象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就是小雁塔园区内随处可见的“拴马桩”,“上马石”大大的石刻“饮马槽”。
可能是太多的原因,就依次摆放在路的两旁,它们静静的立在那里,带着各自独特的表情,端详着这“人间正道是沧桑”。
呵呵呵呵忸怩的看我的眼睛忠实的我发现“拴马桩”的石刻技艺非常精湛!它们神态各异,表情逼真,可能历经历史的沧桑,但是仿佛都带着“栩栩如生”的生命力!
因为是石头的,所以得以近乎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好热闹!几人行?怎么“黑”着脸?这位大概是“罗汉”愁眉苦脸?说不清是什么感觉?两者的气势完全不同是秦俑吗?背靠背勇往直前额在微笑我很萌沉醉虎视眈眈“老两口”?守门卫士怒耳朵揪得好疼偷着乐看我露出几颗牙齿?高昂起我高贵的头哼!时光都流到哪里去了?等等我上马石这是“停车场”吗?异域“马夫”?逆光休息还有好多好多!我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古代园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拴马桩”?
带着这些疑问?我去百度一下。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
与安仁坊相邻还有开化坊。追溯到最早,这里曾是隋炀帝的旧宅,“武德中赐尚书左仆射萧瑀而为园”。
而萧瑀的儿子萧锐是襄城公主的驸马。
襄城公主是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女,个性孝顺友爱,识大体,顾大局。温良恭俭让,行为极符合礼法。
“太宗屡次下诏给其他公主要以长姐襄城公主为榜样”。
依唐朝之例,公主嫁后不能住在夫家,而要建公主府。襄城公主却推辞:“儿媳对待公婆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早晚侍奉在身边,如果不住在一起,那么晨昏定省的礼节就会缺失。”于是,只是整修了一下开化坊的萧瑀府,门列双戟以符合公主府的标准。
所以,这里还曾经是公主府。
据百度百科里记载,这里还曾是唐中宗李显称帝前做英王时的宅第,后由武则天舍宅为寺,并亲题飞白体寺额。武则天在长安时,常于荐福寺“降香,放生”。
“李显即位后,对这里常常情有独钟,数次携群臣游园。西园问道,请问禅心,赋诗助兴。”
“唐代高僧义净(—)曾在此主持译经,义净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堪比玄奘,但远远不如玄奘出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小雁塔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拴马桩”。它见证了唐代长安的盛世,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见证了古老的中国石刻匠人的精湛技艺与艺术,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出现。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品,其价值已远不是古代“栓马用的”了!它属于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我们都要好好的爱护它们,把它们好好地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