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可以说是普外科的大手术之一,切除器官多、手术时间长、周围遍布血管,手术难度相当大。
然而,很多胰腺癌患者担心的并不是手术成功与否,而是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胰瘘带给病人的伤害。要知道,术后出现胰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腹腔内感染或出血。那么,该如何预防胰瘘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呢?熟悉胰瘘的危险因素
1
患者自身原因
有相关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患者术后发生胰瘘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部分的患者身体恢复能力差,胰肠吻合口的再生修复能力弱。除此之外,肥胖、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等也是影响胰瘘发生的独立因素[1]。2
疾病因素
每个患者的胰腺质地软硬、病灶性质和胰管直径都不同,发生胰瘘的可能性也不同。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胰腺纤维化,导致胰腺变硬,外分泌的功能减少,因此发生胰瘘的概率低下。在PD手术时,患者的胰管越细小(胰管直径3mm),黏膜之间缝合的难度越大,发生胰瘘的危险性也相对增加。3
手术因素
PD手术之所以难度大,是因为术后胰腺残端的处理、重建消化道的吻合方式复杂,目前胰肠吻合的方式各式各样,做手术的医生技术、经验和临场应对方式都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如果医生的手术经验不足,导致胰腺组织残留,术后有可能导致出血、坏死,引起胰瘘。因此,决定进行PD手术的患者及家属,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PD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
胰痿的预防
01
手术方法、吻合形式
目前PD手术的方法有Whipple和Child法,后者发生胰瘘的可能性比前者低,因此在手术时建议选择Child法。PD手术常见的吻合方式包括胰肠吻合、胰胃吻合等,手术时注意胰肠、胰胃吻合的严密性[2]。
02
引流
腹腔引流是否顺畅与胰瘘的发生息息相关。如果患者没有防止引流,术后可能会导致液体积聚在腹腔内,导致腹腔囊肿从而引发胰瘘。因此,手术时在腹腔内放置引流管是十分有必要的,既能够检测胰肠吻合的情况,也有助于控制胰瘘的发生。03
新辅助化疗
上周关爱君有提到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区别和应用。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胰腺癌的应用中备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