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
患者女性,34岁
主诉:上腹痛伴呕吐5天。
1
入院情况
患者5天前中午进食油腻食物1小时后感左上腹疼痛,未觉疼痛放射,VAS评分6~8分,伴有呕吐,呕吐胃内容物,量较多,非喷射性,呕吐5~6次,呕吐后腹痛缓解,呕吐后未进食,无发热等不适,未予特殊处理。4天前患者早餐后1小时再次呕吐,呕吐后腹痛缓解,之后2天又再次发生如上情况,患者自行服用谷维素(具体不详)后症状无缓解,期间排便一次,量中等,成形,呈黄褐色。
昨日就诊于我院急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Murphy症(+),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2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8.04×/L,NEUT%72.9%,HGBg/L,PLT×/L。
肝胰功能:ALTU/L,TBil.5μmol/L,DBil.2μmol/L,AMYU/L,LIPU/L。
腹部B超: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毛糙增厚,胆总管增宽,主胰管可见。
CT: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水肿、胆汁淤积、胆管末端结石;胰腺水肿,胰周少量渗出。
治疗上予禁食水,厄他培南(1g,qd,ivgtt)抗感染,奥美拉唑(40mg,q12h,ivgtt)、奥曲肽(0.1mg,q8h,im)、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无恶心呕吐,今晨大便一次,自诉大便内可见到结石排出,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
3既往史发现胆囊结石3个月;否认高脂血症,无嗜酒史;磺胺类药物过敏。
4入院诊断1.急性轻症胰腺炎
胆源性可能性大
2.胆囊结石
3.急性胆囊炎
5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查血脂四项:正常范围。行腹部超声:胆囊大小6.9cm×3.8cm→7.7cm×4.0cm,壁毛糙增厚,内见强回声堆积,范围约6.5cm×1.7cm,胆总管1.2cm→1.0cm,胆囊体积大,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治疗上予禁食水、抑酸、抑酶、补液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入院后立即行ERCP诊疗,术中过程顺利,见胆总管全程扩张,切开乳头0.8cm后,取出黑褐色结石一枚,留置7FrENBD管,术后可有胰酶的一过性升高,保守治疗后下降,入院1周后拔除鼻胆管。
6出院情况患者已开始进食米汤,无腹痛、无呕吐等不适。查体:T36.3℃,R18次/分,心肺查体无特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4.84×/L,NEUT%25.5%,HGBg/L,PLT×/L;肝肾及胰腺功能:ALT97U/L,TBil24.2μmol/L,ALB40g/L,Cr86μmol/L,Urea3.20mmol/L,AMY64U/L,LIPU/L。
7出院诊断1.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
2.急性胆囊炎
3.胆石症
8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规律作息、饮食,低脂清淡饮食,忌暴饮暴食。
2.存在胆囊切除指征,尽早外科门诊就诊,评估手术事宜。
3.口服多烯磷脂酸护肝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后停药。
4.注意监测腹部症状、肝肾功能和胰腺功能变化,如有不适,及时门诊、急诊就诊。
病例点评
患者青年女性,急性起病,病程5天,以上腹痛、呕吐为主要症状,发病前有进食油腻食物史,查体中上腹轻度压痛。辅助检查: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3倍以上,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B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增宽;CT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汁淤积、胆管末端结石。既往胆囊结石病史3个月。此患者具有典型的急性胰腺炎的表现(腹痛、胰功能改变和影像学改变)。
胰腺炎病因鉴别诊断:
1)胆源性胰腺炎:胆石症及胆道感染是急性胰腺炎主要病因。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B超提示胆总管12mm(正常内径平均值4mm),胆囊多发结石,考虑胆源性胰腺炎明确。
2)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前无大量饮酒,平素也不嗜酒,暂不考虑酒精直接导致胰腺炎发生。
3)脂源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前无大量油腻饮食摄入病史,既往无高脂血症,入院查甘油三酯不高,可除外。
4)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药物等因素,无相关证据。
局部并发症: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CT可见胰腺水肿,胰周少量渗出、未见及胰腺坏死、假囊肿及脓肿等表现,不考虑存在局部并发症。
严重程度分类:患者无持续脏器功能损害,无器官衰竭表现,Ranson评分0条,不存在局部并发症,考虑为轻型胰腺炎。
另外,患者进食后上腹痛伴呕吐,既往有胆囊结石,Murphy征(+),CT提示胆囊壁水肿,B超提示胆囊壁增厚毛糙,考虑同时存在急性胆囊炎。
本文摘自《协和急诊疑难病例解析》(刘业成朱华栋主编,科学出版社)
获取本病例的详细解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