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丁震教授在年中国消化内镜学年会上作了《超声内镜在胰腺囊性疾病中的诊治进展》的主题报告,现就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丁震教授
作者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内外科对话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关村胰腺疾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省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不同胰腺囊性疾病(PCLs)需要根据病变类型选择手术治疗或定期随访监测,故PCLs诊疗的挑战主要来源于其准确的定性诊断。另外,超声内镜(EUS)及其细针穿刺技术(FNA)对PCLs的诊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囊性疾病具有不同影像学特征,部分特征(比如与胰管的关系)需要使用高敏感性的影像学工具,这方面超声内镜相对于传统影像学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且由于工作状态下超声内镜探头距离胰腺近,更容易且能够以更小的创伤进行胰腺病灶的穿刺,穿刺的囊液性质及病理细胞学常常为我们指定随访治疗策略提供关键依据。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和谐波增强造影是近年发展的两项新技术。前者可以对黏膜腺体和血管形态进行显微镜下评估,以区分黏液性和非黏液性病变,甚至可以通过共聚焦探针于囊肿内注射荧光素,更加清晰地识别囊肿特征,大大提高了EUS诊断的准确性。后者用于评估囊壁和附壁结节的微血管,可以区分恶性结节和黏液栓。此外,虽然胆道子母镜光纤系统首先应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但近年来发现在PCLs的鉴别诊断中同样存在优势。其具备新型外径1mm的可视化探头,能够通过穿刺针进入囊腔,更直观地显示囊肿内部结构,可为PCLs的鉴别诊断及良恶性判断提供信息。而对于囊肿壁较薄、囊肿较小、穿刺取到的组织量不足、诊断效果并不理想的病灶,新近研究的辅助器械,包括细胞学刷和囊肿壁活检钳,可提高囊肿液的细胞产量及获得足够的囊壁组织。根据不同PCLs,EUS所介导的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对于假性囊肿EUS引导的引流已经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措施,而对于肿瘤性PCLs超声内镜可采取消融治疗达到治愈效果。目前消融治疗的研究显示,相对于过去的乙醇消融,联合聚桂醇或紫杉醇或吉西他滨的疗效更佳。纳入消融的囊肿通常小于3~4cm,单囊或寡囊型(3~6个小囊),且与主胰管不相通。对于消融效果的可持续时间及放射性上皮消融是否能完全消除囊肿,以及对囊肿的恶性潜能的影响,仍需要更多的随访数据。对胰腺囊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并评估潜在的恶性潜能,是确定合适的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EUS可以对囊肿进行分类、风险分层、囊液分析、细胞学检查、提供囊壁的实时图像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是患者的优选检查。而EUS引导的新技术,为PCLs的治疗提供了希望。文丨丁震编辑、排版丨付雨杰校对丨张静宇审核丨邢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