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孙某,女,46岁,年4月23日以“反复失眠10余年,加重1月”为主诉就诊。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出现夜间入睡困难,反复发作,需服用安眠药方可入睡。1月前病情加重,彻夜不眠,至郑大一附院就医,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早1片,20mg)、盐酸米安色林片(晚1/3片,10mg)、解郁丸(1袋/1次,日3次),服药期间效果尚可,停药辄复。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遂至门诊就医。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夜间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甚者彻夜不眠,烘热,手脚发热,面色较暗,情绪焦虑,言语激动,痛经,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月经两月未至,口干、口渴不喜多饮。舌质暗,舌下脉络瘀阻,苔白稍腻,脉弦涩,纳差,小便可,大便干。
四诊合参诊断为:不寐,证属瘀热互结,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味:炒桃仁20g,大黄10g,芒硝6g,桂枝10g,甘草10g,黄连片12g,肉桂6g,5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年4月19日复诊:患者诉睡眠时间延长至每晚4-5个小时,仍有醒后不易入睡,面色稍有改善,月经未至,腹胀,纳差,舌暗,舌下脉络瘀阻,脉沉无力,上方改大黄6g,去肉桂、黄连,加炒神曲30g,炒山楂30g,7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年5月4日三诊:患者诉每晚睡眠时间延长至5-6小时,白天精神状态较好,面色明显改善,月经至1天,无痛经,颜色红,舌暗较前减轻,舌下脉络瘀阻明显减少。患者经期不适宜用此方,嘱其月经过后守上方继服10付,煎服法同前。年5月20日四诊:患者每晚最佳睡眠时间稳定在5-6个小时,诉此次月经量较前明显增加,颜色红,少量血块,经期无腹痛,舌尖红,舌苔白,脉沉。嘱守上方继服15付,1月后随访,诸证全无。
《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结合原文,总结方证要点如下:
1.少腹急结,甚者胀满,疼痛,按之痛甚或拒按;
2.烦燥,易怒,其人如狂;
3.面色暗,夜间入睡困难,烘热,口干口渴,大便干;或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痛经,经期延后等;
4.舌质红或暗,舌下脉络瘀阻,脉沉实或弦涩。
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化热随经传腑,与热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泄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而又不凉遏。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泄热之功。服后微利,使蓄血除,瘀热清,诸证自除。
现在临床对本方运用有所发展,陈源等临床运用桃核承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后遗症60例,总有效率88.33%;于文慧等研究认为桃核承气汤加减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效;许阿亮等临床运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6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90%;李氏运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9例,总有效率94.4%;王力等研究发现桃核承气汤对提高盆腔炎大鼠局部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徐小林临床运用发现,桃核承气汤治疗卵巢囊肿效果显著;古玉梅等研究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加味桃核承气汤能够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起到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吴峰等研究发现桃核承气汤能明显降低腹腔内压力,降低TNF-α、CRP和血清淀粉酶水平,促进病可以在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非手术治疗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本方临床运用需与桂枝茯苓丸相鉴别,桂枝茯苓丸为《金匮要略》治疗妇人妊娠杂病的主方。两者均可治疗淤血证,桃核承气汤主治瘀热互结证,而桂枝茯苓丸主治气滞血瘀证,
两者方证要点均有腹痛、血瘀、精神症状等。桃核承气汤所治多为少腹疼痛拘急,胀满,拒按;桂枝茯苓丸所治多为少腹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桃核承气汤的精神症状较重,原文描述为“其人如狂”,且有口干口渴,烘热,大便干结等实热症状。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