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
第一部
春和景明的复活节之夜,杜甫独自行走于未央路,灯火阑珊处,心中泛起对旧日与李白共游的追忆。彼时春风得意,他们携手漫步长沙街,笑声回荡在春风里。然而今夜,李白的身影无处寻觅,或许他正醉眠于某处柳堤,任凭春夜的凉风吹拂他的梦境。
杜甫凝视着眼前满目春光,却见它被无数伤心泪滴浸染,宛如渭水河中沉甸甸的心事。这春夜,竟飘满了不应属于此刻的秋意。长安城中飞扬的尘埃、萧萧马鸣,与颓垣残壁间的盎然春色形成鲜明对比。那曾经荡胸生曾云的气度,如今已被鸟惊心的忧虑取代。
杜甫思绪飘回二十余年前,那个裘马清狂的少年,初登泰山岩岩,写下“岱宗夫如何”的激昂诗篇。他在齐鲁大地间漫游,攀过水帘洞,踏过晒经石,仿佛听见如来的教诲回响在山间。那时的他,如青未了的山峦,郁郁葱葱,满载青春的梦想与憧憬。
一夜狂风骤起,撕裂了春天的华裳,近处云、远处云在幽微夜色中交织成一幅暗影画卷。耳边咸阳桥的班马鸣声回荡,杜甫心中涌起中年的焦躁与遗忘。他将这复杂的情绪悉数倾注于未央的黑夜,任由春夜的寒冷侵蚀,任由路途的光明暗淡,任由江水瑟瑟,却再难寻觅那夕阳半江的红晕。昔日谈笑风生的场景已模糊不清,他渴望春日的大风能吹散长安的尘埃,吹走这凌乱的行走,连同所有的喧嚣与凄惶。
杜甫曾是那遍览五岳、驰骋于大唐驿道的少年,肆意挥鞭,书卷伴行,尘埃与马蹄声跨越万水千山。然而,当他望断来时路,一声长叹,只觉落花流水已成暮春颜色,惊鸿翩翩,无人等待那抵万金的家书。人生得意须尽欢,但此时,对饮的李太白与白乐天已不在身边,天地间只剩下苍茫岁月与云烟往事。
杜甫渴望步入夏天,迎接第一场雨的洗礼,不为花香,只为那闪电照亮阴霾的夜空,驱散浮尘与迷雾。今夜,他独行长安街,心无旁骛,却深深怀念与李白并肩的时光。大雁塔的钟声、城墙的暗影,在李白的诗篇中热烈奔放,在杜甫的词句中低回沉默,它们紧握着长安街的裂痕,犹如风暴过后的遗迹。
未央路上,杜甫步履迟缓,再无法深情拥抱生活的粗砺。夜渐深,影渐长,言语渐稀。那曾春风得意、一日踏遍的长安街,如今失去了生机,唯余漫漫长夜与未知的黎明。
在浣花溪畔,杜甫的草堂静立,如同幽暗的时光容器,承载着他万水千山的等待与心事。那舒朗的蝶梦如月光照耀,梦中的花蝴蝶能否再次找到往昔的暗香,在寒风中见证墙角瑟瑟的迎春花绽放?它们在冬日里顽强盛开,如同杜甫心中的希望,期盼暖阳照耀。
秋风再起,茅屋再度破损,草被孩童取走。杜甫握紧拐杖,笔墨挥洒,写下万言诗行,草堂成为历史的印记,恒久存在于四季轮回之中,比千万广厦更耐人寻味。
无论是感时花溅泪,还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心中始终萦绕着岱宗之云,面对八月怒号的风,唯有倚杖长叹,追忆未老的青春。
他曾从南至北,从东至西,穿越造化钟神秀的山川,历经安史之乱的烽火,最终抵达风景如画的浣花溪,铸就诗圣之名。天苍苍,山莽莽,风霜雪雨,杜甫屹立其间,如山一般巍然。尽管岁月沧桑,我们仍能瞥见他舒展的笑颜,那是对生命苦难的接纳与超越,是豪迈、悲壮与沧桑交织的人生赞歌。
第二部
春夜渐深,长安街头的喧嚣逐渐沉寂。杜甫孤身行走在未央路上,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岁月的阴影之上。曾经,这条路上,他与李白并肩笑谈天下事,如今却只剩他一人,携一腔诗意,独行于尘世苍茫。
他记得那年春天,和李白共赏桃花,饮酒作诗,任凭春光照耀着豪情满怀的青春。他们曾梦想着以诗改变世界,以文字抒发不平。但如今,世事变迁,战乱频仍,那些梦想似乎都被无情的时间冲刷得无影无踪。
走过了无数城池,见识了太多兴衰,杜甫的心早已被岁月磨砺得斑驳而坚韧。他目睹了百姓的疾苦,感受了国家的动荡。他的诗篇里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时代的忧虑。他不再是那个裘马清狂的少年,而是背负着沉重使命的诗圣。
夜色中,杜甫的脚步显得有些疲惫。他停在一座破败的桥头,望着流水悠悠,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哀愁。这桥,曾经是长安最繁华的地方,如今却荒废无人。桥下的水,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凄凉。
他想起了那些年轻时的梦想,想起了与李白一起挥洒青春的日子。那时候的他们,无所畏惧,胸怀壮志,想要用诗篇唤醒沉睡的世界。但是,现实远比他们想象中的复杂,他们的诗篇虽然流传千古,却未能阻止时代的洪流。
杜甫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一生注定要在漂泊中度过。他没有李白那种超脱世俗的豪放,他的诗更贴近人间烟火,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也许,这就是他的使命,用诗篇记录这个时代,为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
他抬头望向夜空,星辰点点,仿佛在对他诉说着什么。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想起了那些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朋友。他们都在他的诗篇里留下了痕迹,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突然,一阵风吹过,带起了一片落叶。杜甫伸手接住一片,轻轻抚摸着它的边缘。这片落叶,就像他的生命,经历了春的生长、夏的繁茂、秋的凋零,最终归于尘土。但他的诗篇,却会像这片落叶一样,穿越时间的长河,飘向遥远的未来。
杜甫继续前行,未央路似乎没有尽头。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渐行渐远,但他的诗篇却永远留在了这个世界上,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杜甫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奈与无常,感受到了世间的悲壮与苍凉。然而,他从未放弃过希望,他的诗篇始终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知道,只要心中有诗,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迷失方向。
天渐渐亮了,杜甫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下,望着远方的山川,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知道,尽管前路未知,但他仍将坚持走下去,用自己的诗篇,点亮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就是杜甫,一个孤独的旅人,一个伟大的诗圣。他的一生,就像他的诗篇一样,充满了波澜壮阔的情感,也充满了深邃的智慧。他的故事,将会被世人传颂,永远铭记在心。
.1复活节15:00—18:00
作者简介:
巴德,本名姜建华,山东东平人,字子悦。山东东平人。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副研究馆员。浙江作家协会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笔名风生,雪格,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网重点作者。有作品在《散文选刊》《世界文学》《散文诗世界》《延河》《山东文学》《散文诗》发表。获得第一届吴伯箫散文奖,第四届刘勰散文奖,花城出版社花魁榜(—),长江文艺出版社优秀散文,紫香槐杯全国网络文学大赛二等奖,骏马杯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上学期间曾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少年文学大赛佳作奖,泰安师专十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