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假性胰腺囊肿医院
假性胰腺囊肿治疗
假性胰腺囊肿前兆
假性胰腺囊肿症状
假性胰腺囊肿饮食
假性胰腺囊肿预防

MDT简讯上海长征医院胰胆肿瘤多学

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年05月09日(周一)下午14:00-17:00,医院门诊大楼七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21次研讨会,会议由普外科邵成浩主任、影像科王俭教授共同主持,参加者包括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影像科、介入科、中医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还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侃教授前来作学术讲座。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术讲座,由丁侃教授主讲《抗胰腺癌多糖作用机制研究》,第二部分为病例讨论,共五例患者,分别来自肿瘤科、普外科。

会议现场

第一部分:学术讲座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侃教授《抗胰腺癌多糖作用机制研究》

丁侃教授首先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解,从哲学宗教的角度,阐述了糖对于生命诞生、演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引出了多糖作为一种广泛存在动植物、微生物中的物质,其不仅是细胞组织的基本组成元素,也是生命信息的承载者,参与细胞多种生物学功能。随后,丁教授着重介绍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外源性多糖三七花多糖RN1在抗肿瘤活性中,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胰腺癌细胞在体内体外生长,抑制血管生成,综合发挥抗肿瘤作用。丁教授他们作为科研工作者,其严谨的科研态度、精妙的科研思维以及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令与会专家、医师、学生受益匪浅。丁侃教授对于他们研究组近10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详细、生动的总结,一次短短的授课却启迪良多。

第二部分:病例讨论

(一)、肿瘤科原凌燕主治医师《胃肠道间质瘤一例》

患者为42岁男性,年12月患者因反复乏力于当地卫生院体检。上腹部B超及上腹部增强CT均提示:右上腹腔占位,考虑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侵犯右肾可能大;肝内多发转移瘤。年3月初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症状至我院就诊。入院后查Hb74g/L,CA.22U/ml,复查上腹部CT:腹膜后肿块伴肝脏多发转移,以十二指肠外生性、恶性间质瘤可能。穿刺活检:胃肠间质瘤(核分裂像少见,Ki%)。免疫组化:Ki67(1%阳性),Actin(-),EMA(-),CD34(+),CD(++),S(-),SMA(弱阳性),Desmin(-),DOG-1(++)。C-kit基因检测示外显子EXON9突变。目前已给予伊马替尼mg/日口服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影像科王俭教授:结合其CT检查所见,肿物较大,判断其起源有一定困难,但肿物包膜完整,肿物周围脏器如胰腺、胃、胆管等结构均存在并完整,主要为挤压表现,十二指肠降部结构不清,故起源于十二指肠可能性大,肿物呈外生性生长,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其内可见液化坏死,肝脏多发病灶,其影像学特点同上腹部病灶,故诊断考虑十二指肠来源间质瘤合并肝脏多发转移,强化后可见其右肾皮质完整,其影像学改变考虑为肿瘤挤压所致,另外,门静脉左支瘤栓不能排除,应注意检测肝功能。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患者影像学特点及穿刺活检病理,该患者十二指肠间质瘤伴肝脏多发转移诊断明确,基因学检测示外显子EXON9突变,口服伊马替尼指征明确,建议剂量为mg/d,每3月CT评估一次。术前治疗持续时间尚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持续至患者获得最大疗效,即CT评估肿瘤不再缩小为止,通常时间为6个月左右,据以往手术经验,口服伊马替尼后可使间质瘤组织变得致密,肿块质地变硬,大大减小术中挤压肿瘤导致破裂的风险。该患者Hb较低,不排除累及十二指肠黏膜可能,如治疗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或其他症状如梗阻时,外科可提前介入。治疗过程中如伊马替尼出现耐药,可及时更换为舒尼替尼。

(二)、普外四科陈军主治医师《胰体尾囊性占位一例》

患者为36岁女性,因“反复左上腹伴腰背部疼痛两月”入院,-03-10医院查彩超提示:胰尾部48*47mm大小囊肿,尿淀粉酶.8U/L,给予禁食、抗炎、抑酶治疗后症状缓解。一月后再次发作,医院查上腹部CT:胰体尾部囊性病灶,建议MRI检查。行上腹部MRI提示:胰体尾部异常信号,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囊腺瘤待排,再次给予抗炎、抑酶治疗后症状缓解。期间查CA、CA、AFP、CEA均正常。

影像科王俭教授:结合其CT平扫所见,肿物位于胰体尾部囊性病灶,其内少量稍高密度影考虑为蛋白沉积,MRIT1加权可见肿物呈低信号,其余胰腺组织未见明确炎症及异常信号影,T2加权见肿物内呈水样高信号,强化后无强化,故考虑胰体尾部假性囊肿可能性大,结合其尿淀粉酶有升高史,考虑为胰腺炎后假性囊肿可能大。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首次发作腹痛时即发现胰体尾部囊性病灶存在,既往无腹痛病史,临床过程不支持假性囊肿诊断,首次发作仅有尿淀粉酶有升高,CT平扫检查示囊性病灶内稍高密度影,胰腺周边无明显渗出,其合并囊内出血可能性大,而出血时可有淀粉酶升高表现,出血造成囊肿短期迅速增大造成疼痛症状,MRIT1加权可见肿物呈低信号,T2加权见肿物内呈水样高信号,其内未见分隔,增强后无强化,应考虑为胰腺囊性肿瘤可能,此类患者应警惕囊肿近端胰腺合并胰腺恶性肿瘤存在,造成远端胰腺潴留性囊肿形成,而该患者肿瘤指标不高,影像学检查示囊肿与胰管不相通,胰管不扩张,其余胰腺组织未见异常信号影,基本可排除。治疗可先观察三个月,如果囊肿进一步增大,可考虑胰体尾脾脏切除术。

(三)、普外四科梁兴医师《胰体尾占位一例》

患者为59岁男性,因“右下腹同伴腰背部疼痛半月余”入院,CEA56.46ug/L、CA19-.00U/ml、CA15-.11U/ml。本院胰腺MRI平扫+增强示:胰尾部团块状灶,考虑恶性占位病变,胰腺癌可能,右肝囊状灶。

影像科王俭教授:该患者MRIT1加权可见胰尾部低信号团块影,T2加权呈稍高信号,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强化后动脉期、门脉期、静脉期均呈低信号,考虑为胰体尾部乏血供肿瘤,考虑为胰腺导管腺癌可能大。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该患者肿瘤指标CA明显升高以及MRI检查特点,该患者胰腺导管腺癌诊断基本明确,肿块较大,且与左肾静脉关系密切,建议行胰腺增强CT进一步观察肿块周围血管侵犯情况,同时行PET-CT检查明确有无其它部位转移,如无转移,则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考虑为胰体癌根治术。

(四)、普外四科侍力刚医师《胰头肿物一例》

患者为53岁女性,因“中上腹隐痛不适3月,加重10余日”入院。查CA19-.6U/ml、CA50.81U/ml、CEA正常范围,上腹部增强CT:胰管及胆管扩张,胰头部形态饱满,局部见稍低密度肿块,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考虑胰腺癌可能。PET-CT:胰腺头部占位性病变伴FDG摄取增高,考虑胰头恶性肿瘤。

影像科王俭教授:该患者CT检查可见胰体尾部萎缩,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肿物位于胰头部,边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静脉期均呈低密度影,考虑诊断为胰腺导管腺癌。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CT符合典型胰腺癌特点,肿物位于胰头部,强化后呈低密度,边界不清,梗阻远端胰管明显扩张,胰体尾萎缩,局部肠系膜上动、静脉未见受累证据,手术方式考虑为胰十二指肠切除。

(五)、普外科曹坚平主治医师《胰尾占位一例》

患者为74岁女性,因“体检发现胰尾占位4天”入院。查CA、CA、CEA、AFP处于正常范围。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尾部及脾肾间隙一类圆形占位,良性囊性病变可能,请结合临床。

影像科王俭教授:该患者CT检查可见胰尾部巨大占位,有完整包膜,膨胀性生长,包膜有钙化,囊实性,囊性为主,实质强化不明显,考虑为胰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CT影像学提示该肿物如下特点:肿物有完整包膜,包膜呈蛋壳样钙化,肿物呈膨胀性生长,囊实性,囊性为主,考虑为坏死液化,实性成份无明显强化,故考虑为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性大,手术方式考虑为胰体尾脾切除术。

讨论ing

通讯员:陈军陈丹磊杨光

年5月9日

陈军陈丹磊杨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annanzhong.com/jxyxnzys/204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