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患者,女,31岁,体检发现胰腺占位3天入院检查;无畏寒发热,无腹胀腹痛;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示:肝肾功能、血常规、乙肝三对(-)。腹部超声胰头及胰体交界处探及一大小约18×16×22mm无回声(见图1、图2),壁薄,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其内可见团状中回声及纤细条索状分隔,CDFI:其内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见图3)。图1腹部横断面示胰头及胰体交界囊实混合性结节图2腹部纵断面示结节边界清晰图3彩色多普勒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外周静脉注入声诺维2.0ml后,胰头及胰体交界处无回声于20s开始周边环状增强,周边部可见乳头状增强区27s达峰值,相对胰腺呈稍高回声,35s开始减退,呈低回声,中央可见大片状始终不增强区(见视频1、图4)。视频1图4周边环状增强,中央大片始终不增强上腹部CT胰腺头颈交界处见一类圆形稍高密度影(见图5),边缘清晰,病灶大小约为2.4cm×1.9cm,CT值约为63Hu,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见图6),胰周间隙清晰,邻近血管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图5CT示胰腺头颈交界处类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图6增强CT示病灶未见明显强化,胰周间隙清晰MRI结果胰腺头颈交界处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灶,压脂呈高信号,病灶大小1.8cm×1.3cm×1.9cm,胰周间隙清晰,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内未见积液征象(见图7)。图7(1)MRI示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灶,压脂呈高信号图7(2)MRI示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灶,压脂呈高信号MRCP结果肝内胆管、胆总管、左右肝管及胰管显影良好,未见明显异常。病理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讨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是一种生物学行为未定或具有恶性潜能的胰腺肿瘤,其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SPTP是一种较罕见的胰腺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9,故有「女儿瘤」之称。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或轻微疼痛,常在体检时发现上腹部肿块,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淀粉酶及血清肿瘤标记物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由于肿瘤外生性生长的特点及肿瘤本身质地较软,所以SPTP很少出现胰胆管梗阻表现。超声表现SPTP体积多较大,大多位于胰腺尾部或头部,包膜较完整,常伴出血坏死,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物,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晰。超声造影的诊断率与增强CT相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SPTP有完整包膜,通常由纤维组织和受挤压的正常胰腺组织构成。由于组织成分与正常胰腺相近,因此在超声造影表现为与正常胰腺实质一样的等增强。由于SPTP通常由不同比例的囊实性成分组成,在超声造影时表现为等、低和无增强的混合回声。另外,超声造影剂只停留在血管里,而不进到组织间隙,因此在静脉相肿瘤表现为造影剂快速减退,呈明显低增强。鉴别诊断1、浆液性囊腺瘤(癌)又分为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周边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壁厚薄不均,可有瘤壁的壳状钙化,内部由数量不等的分隔所致的多房样改变。2、胰腺癌囊变胰腺癌发病年龄偏大,常发生坏死囊变而表现为囊实性。其影像特点是好发于胰头,且常位于胰腺轮廓内,由于浸润性生长方式,与正常胰腺界限不清,坏死囊变区表现为不规则形,少数亦有呈类圆形,囊壁多不能明确显示,于坏死囊变区周围可见少量轻度强化的癌肿实性部分。位于胰头部的癌肿常侵及胆总管、胰管导致其扩张,且易侵犯邻近十二指肠降部、肠系膜上动静脉及向后侵犯导致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胰腺假性囊肿多继发于胰腺炎或外伤后,,病灶以囊性为主,张力较高,囊壁多不光整,部分厚薄不均。4、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此肿瘤亦好发于年轻女性,组织表现与SPTP相似,瘤细胞形态一致,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突触素均可阳性。但此肿瘤缺乏广泛的出血坏死和退行性变,以及SPTP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总结
SPTP多发于年轻女性,体积较大但包膜完整,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物,形态较规则,边界较清晰。常规超声表现不典型者,超声造影有很大帮助:动脉相肿物周边环状增强和肿瘤内部低增强伴始终无增强区有利于诊断。参考文献:[1]廖欣,焦俊,詹玮,等.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对照分析[J].重庆医学,,():-.[2]李炳荣,杨宏远,纪建松,等.超声、CT及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苏姗
投稿邮箱/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