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胰腺癌MDT,主要由陈汝福教授团队所发起的中医院胰腺癌MDT团队与到访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胰腺中心LeiZheng(郑雷)教授联合举办的胰腺癌MDT。中美胰腺癌MDT,主要针对疑难胰腺癌或其他胰腺疾病进行多学科讨论,中美双方相互交流各自诊疗意见和心得,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陈汝福教授团队所发起的中医院胰腺癌MDT团队,主要包括胆胰外科、肿瘤化疗科、放疗科、介入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以及营养科。郑雷教授,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在胰腺癌疫苗开发以及内科治疗有很深的造诣。籍以中美胰腺癌MDT之良机,陈汝福教授团队与郑雷教授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双方多次交流了临床、科研等方面的宝贵的意见。
陈汝福教授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词,并热烈欢迎LeiZheng教授不远万里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过来交流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NO:1学术交流--胰腺癌微环境最新进展本次学术交流合作会以胰腺肿瘤微环境为主题展开。LeiZheng教授汇报题目“PancreaticCancerCellsReprogramtheTumorMicroenvironment”。LeiZheng教授汇报其课题组目前进行胰腺癌细胞重编程以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的微环境研究成果。会上进行激烈讨论,并进一步制定了研究课题合作。并进行了目前关于神经浸润合作课题工作汇报。
图片可以左右滑动
陈汝福教授总结了本次科研合作交流会,会议达成了在胰腺癌神经浸润和肿瘤微环境方面的两个研究合作,并讨论了详细的合作分工。
NO:2中美胰腺癌MDTp-NET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术后肝转移病例介绍主诉:胰腺内分泌瘤术后一年余伴转移七月余
-02因“反复低血糖,发现胰尾肿物1月”至医院住院,CT提示:胰体尾巨大肿块,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胰岛细胞瘤可能。
-01-15医院CT考虑胰体尾部肿瘤,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
-02-15医院行“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病变符合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2。瘤细胞CK(+),Syn弥漫强(+),CgA散(+),NSE(+),CD56(+),PR(+),β-Catenin胞浆(+),Ki-67约3-5%(+),CD10(-),Glucagon(-),Insulin(-),Somatostatin(-),SSTR2(+),VEGFR2(-),MGMT(-)。
其后3-6月复查一次。-08-21CT复查:对比-03-13CT,胰体尾病变下方结节大小同前片,考虑淋巴结转移,肝内多发低密度灶,性质待查。
-09-04上腹部MR(普美显):1.胰体尾病变下方结节大小同前相仿,强化较前减低,考虑转移瘤;2.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可能行大。初步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肝转移(T3N1M1,G2)
-09-11医院PET-CT:胰体尾区域下方结节及肝S5、S8结节,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其中胰体尾区域下方结节糖代谢增高,考虑转移癌。
-10-24我科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残余胰体尾切除+胆囊切除+肝转移灶切除(3个)。
影像资料患者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动态没显示)
MDT讨论放射科医师(刘庆余教授代表)
阅片后总结影像学表现:
放射科
▲放射科医师
p-NETs以肝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MRI敏感性高,PET-CT能发现更小的病灶;CT及MRI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环形或均匀显著强化(与原发肿瘤强化特点一致),延迟期强化减退(鉴别血管瘤)。影像上基本支持p-NET术后肝转移的诊断。
病理科王林副主任医师建议:
病理科
▲王林副主任医师
患者第一次手术病理片和本次手术标本,诊断:肝神经内分泌瘤(G2),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胰腺胰岛素瘤转移。
胆胰外科陈汝福教授
胆胰外科
▲陈汝福教授
陈汝福教授分析了该病例的诊疗情况,总结我们的关于p-NETs远处转移的治疗经验,原发灶切除+超过90%肝转移灶切除。
肿瘤化疗科李志花主任建议:
肿瘤化疗科
▲李志花教授
李志花教授认为对于一些进展缓慢的p-NETs(G1/G2)或不能完全手术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方案有生长抑素类药物或分子靶向治疗或卡培他滨联合替莫唑胺。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郑雷教授建议: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郑雷教授
LeiZheng教授认为该患者属p-NETs远处转移,术后定期复查,如果肿瘤新发或增大,可以使用卡培他滨联合替莫唑胺方案。
疑难胰腺癌一例病例介绍主诉:反复腹痛5月
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疼痛无向他处放射,无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医院B超提示:胰头占位,性质待查,胰管增粗。医院行腹部CT示:胰头占位,考虑胰腺癌可能,盆腔少许积液。全麻下行腹腔探查+胰腺肿物活检术,术后病理示:(胰头组织,胰颈肿物)慢性胰腺炎伴间质纤维化。患者腹痛缓解后出院。2月前至医院查上腹部CT示:胰头钩突内病变,考虑胰腺炎可能(IgG4相关性胰腺炎?),注意与胰腺癌鉴别,胰管扩张,双肾囊肿,肝S2囊肿,左肾前方多发迂曲走行静脉,考虑胃周静脉迂曲扩张。行超声内镜示:1.胰头颈部肿物;2.微量腹水,FNA病检示纤维炎性渗出物,其内可见个别腺上皮,但细胞未见明显异型,未见肿瘤。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性质同前,至我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无特殊。
影像资料患者腹部CT(动态没显示)
影像诊断:
1.胰头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胰腺癌;肿块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分界不清;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受肿块包绕,显示不清;下腔静脉受压,前壁与肿块分界不清;肿块与胃窦部、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分界不清。
2.腹膜腔、肠系膜、右中上腹腹壁、双侧腹膜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
3.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瘤。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静脉曲张,肝周、脾周、少量腹水。
5.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
6.双肾多发小囊肿。
MDT讨论放射科医师(刘庆余教授代表)
分析该病例影像难点:
放射科
定位诊断:原发于胰腺头颈部;定性诊断:病灶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密度及信号不均,增强不均匀强化,“双管征”“软藤征”;多发淋巴结肿大、坏死;腹腔、腹壁多发结节、腹水。考虑:原发于胰腺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淋巴结、腹腔种植转移,胰腺癌可能性大。
消化内科于钟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于钟副主任医师
超声科郝医师
超声科
▲郝医师
消化内科于钟教授和超声科郝医生分别从超声内镜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进行讨论,并详细分析该病例的穿刺的可行性。
经过会议讨论该病例属胰腺癌局晚期并远处转移。化疗方案可选择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
第三届中美胰腺癌MDT及学术交流会完美结束
针对两个病例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的MDT成员及研究生均表示收获很多,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我院胰腺中心MDT讨论嘉宾分别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郑健教授,肿瘤放疗科刘宜敏教授,化疗科李志花教授,营养科陈超刚教授,麻醉科徐忠东教授,放射科刘庆余教授,消化内科于钟教授,病理科王林教授,超声科郝少云,胆胰外科陈汝福、刘建平、周泉波、林青教授等。
图片可以左右滑动
约翰?医院(TheJohnsHopkinsHospital,JHH)简介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医院和医学院,连续21医院综合实力中排名第一。在胰腺肿瘤领域,每年收治的胰腺癌病人人数全美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胰腺中心。现在LeiZheng教授擅长胰腺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化疗,靶向治疗,及在免疫治疗上的研发。他是医院著名的胰腺癌疫苗的主要研发者之一,也是大肠癌疫苗的新药开发证书持有人。仅自年以来,他就发表了四十篇以上的基础及临床医学论文,编写专著两本,在美国国内及国际会议上做十余次大会主题报告。美国电视台(ABC)最近就他在癌症疫苗上的研究做了专题节目报道。他多次前往东亚及中东等地会诊。他也被中国多个医院聘为兼职顾问或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