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罕见病例
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以及鞍区脑膜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一般情况下都会引起视力视野的改变,同时伴有内分泌的改变。在治疗上,对于在中线部位视交叉下方向三脑室方向生长的肿瘤来说,内镜手术是天然的适应症,手术视角的便利性,肿瘤直视下操作的优势显而易见。在我们科室,多数情况下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采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根据鞍区脑膜瘤生长方式不同,采用显微经颅和内镜经鼻两种不同的方式。
血管母细胞瘤属于血管源性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层胚胎残余组织,主要由内、外皮细胞和增生的间质构成,约占颅内肿瘤的1.1%-2.4%,多见于中线旁小脑半球,其次为小脑蚓部、延髓及视网膜等,幕上相对少见。有囊性与实性两种,颅内HB分型:囊结节型(≥75,大囊小结节),囊实性型(25%-74%),实性型(<25%),单纯囊性型。显微镜下,肿瘤由血管和细胞两种成分组成,即充满血液的毛细血管网和血管间的网状内皮细胞,位于鞍区的血管母细胞瘤及其少见。前不久我们就碰到了这种罕见的病例,呈鞍内鞍上型生长,误以为是颅咽管瘤收入院手术治疗,术中出现了很大的挑战,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这个病例。病史
患者:女性,67岁
患者外院体检发现颅咽管瘤4年,伴头晕、视物模糊1年,进行加重2月平时无其它特殊不适症状,近来头晕,视物模糊症状加重,反复权衡手术风险利弊后,最终决定在我院治疗。
视力视野结果
术前核磁共振
术前预案:内镜经鼻
该病人肿瘤主要在鞍内鞍上生长,MR增强后强化很明显,比垂体瘤和颅咽管瘤强化明显,瘤腔内有血管流空影,CTA提示是个血供非常丰富的肿瘤,肿瘤轮廓布满血管。患者术前是否手术很犹豫,因双眼视力和视野在进行性下降,最后患者选择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开颅手术、经鼻内镜手术,放疗如伽马刀或射波刀,但放疗只适用于难以切除的肿瘤,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耐受开放手术的;不推荐对肿瘤直径超过1.7cm,并发囊肿或已经引起症状;因此该患者不适合采用放疗等方法。但手术有巨大的风险,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怎么办?因该肿瘤系鞍内鞍上沿着垂体柄生长,从开颅额下入路手术来看,在视交叉下方和后方的肿瘤血供的处理有死角,鞍内部分的处理也有死角,对血供处理都存在难度,如果要整块切除肿瘤,难度非常大,对供血动脉的处理很难。经鼻内镜手术对鞍内、视交叉下方和后方的肿瘤是个不错的选择,缺点是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不能整块切除,只能分块切除;优点是,对于肿瘤的供血血管,可以发现并处理。
手术过程
术中冰冻(鞍区肿瘤)镜下呈微囊状结构,囊内衬覆单层扁平内皮,间质细胞增生,细胞较温和,倾向血管源性病变,确诊待石蜡及免疫组化。
点击上方图片观看完整手术视频
术中所见
该病人肿瘤质地中等,血供非常丰富,肿瘤与垂体柄长在一起难以区分,肿瘤表面覆以大量的动脉样血管,因难以区分是否供应视交叉,先行肿瘤囊内减压,再分离肿瘤周边,阻断血供的切除策略。术中肿瘤出血非常汹涌,冒血囊内切除肿瘤,双侧垂体上动脉参与供血,总出血约ml。肿瘤切除后三脑室侧壁止血困难,采用流体明胶等多种方法止血。
该手术过程中意志和耐心,战略和战术经受了残酷的考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术后MRI、CT
术后病人神志清楚,一般情况良好四肢活动正常,无脑脊液漏发生。术后影像MR和CT片显示肿瘤已全部切除。
术后病理
血管母细胞瘤,WHOⅠ级。免疫组化结果:CD34(+),CK(-),EMA(-),GFAP(+),CD31(+),D2-40(-),α-Inhibin(-),CD56(+),CD68(+),Syn(-),NSE(+),CgA(-),Ki67(5%+),S-(局灶+)。
术后状态
结语
鞍区的血管母细胞瘤少见,全世界报道的病例只有30例,外科手术是唯一治愈方式;手术多数误诊为颅咽管瘤手术,有的术中从经鼻转到开颅手术切除,仅做到部分切除,有严重的并发症。
术前准确的判断,减少误诊是关键,回顾性分析病例,认为瘤内流空血管影对鞍区血管母细胞瘤的术前有诊断价值,本例患者MRI表现为鞍区明显强化的实性占位,TWI和增强扫描病变内可见迁曲流空血管,Ailer和Rumboldt等分别报道1例鞍区血管母细胞瘤,术前因未注意瘤内流空血管对血管母细胞瘤的提示意义,分别行经蝶肿瘤切除或活检术,均因术中大出血被迫停止手术。另外,家族遗传性的血管母细胞瘤,常伴有肝、肾胰腺囊肿或肿瘤,即VHL综合征(常显),本例病人术前B超检查均无异常。
我们碰到的该例也被误诊为颅咽管瘤,术中冰冻提示是富血管性肿瘤,对于鞍区这个特定的部位来说,血管母细胞瘤是个很大的挑战,术前细致的评估,充分的准备,手术的总体策略和对手术关键点的把控,鞍区血管母细胞瘤仍然是可以治愈的。
楼美清教授
医院
楼美清,现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任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外科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神经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7年,有高度娴熟扎实的显微镜和内镜神经外科技术操作功底,在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脊椎等神经系统疾病手术中积累了约余例的丰富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垂体瘤、听神经瘤、脑干等颅底疾病。
楼美清主任门诊预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