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雁塔历史
大雁塔新闻
大雁塔图片
大雁塔资源
大雁塔介绍
大雁塔发展

纪晓岚看不下去了,杜甫祖传的登临诗写法,

前面写了初唐四杰,现在又写文章四友,总算到了杜审言了,咱们先歇口气,不讲生平,讲讲诗法。

杜审言作为文章四友之一,官职最低,仕途最为坎坷,目前留存的诗,却是精品比较多的。而又有人把他和沈宋并论,认为单提沈宋对他不公平,他的诗在同代诗人之中,算是一流,而且留存的也以近体诗居多。

西安钟楼鼓楼大雁塔旅游

《艺苑卮言》认为:“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自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

登襄阳城初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阳古城汉门城楼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云:子美《登兖州城》诗,与此如一版印出。此种初出本佳,至今日转辗相承,已成窠臼,但随处改换地名,即可题遍天下,殊属捷便法门。学盛唐者,先须破此一关,方不入空腔滑调。

纪昀纪晓岚纪大学士,我个人感觉,是《瀛奎律髓汇评》舌头最毒,眼界最高,评价最严,却也是最为中肯者。

首先他肯定了杜审言这首诗,当然是好的,特别是这种作法的初创者。而他的孙子杜甫《登兖州城》诗,整个写法,几乎就照搬杜审言的。

可是吧,大家一看,这么好,那我们也来学学?渐渐地,学的人多了,成了一种套路。这个套路好用在哪呢?你走到哪,登临哪儿,换个标题,套入相应的内容,一首诗就成啦!

好比如今阅读理解答题,只要踩点答题,分数几乎是跑不了的。

纪晓岚故居

那么我们来看杜审言这首诗章法的要点:

起句以时间为主,有余力的话,可以交代事由。为什么不说“人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是记叙文要素吗?

因为登临诗,默认的主角一般是“我”。“旅客三秋至”,这一起句,交代了时间是秋季,旅客是自称,那么,事由就是“旅”了。

接下来就写地点,单单写地点肯定是不够字数的嘛,可以加上动词,而这个动词,一般就跟登临有关了。登上之后,一般做什么?望远呗。“层城四望开”,登临地点+望,就这么来的。

颔联就好写了,因为前一句写了“望”,来一联所见,也即眼前景。

颈联写什么呢?写因为所见引发的所思——怀古。并且,可以有古今对照、对比。颔联空间为横写,颈联可以视为纵写,从历史时间来描述。

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的话,最好以登临时还存在的景物为依托来写。“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你看,有新有旧,有古有今。

尾联写什么?前几联你写了登临了,写了所见了,还写了所思了,结尾就写所感所悟呗。“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这一联看似景语,却是充满了感慨,一是“风景异”,古今不同之感,二是“尘埃”,代表了复杂而低落的心绪。

这一层层下来,其实行文就是人行事的一个顺序逻辑,登临——望远——有见——有思——有感悟。

前半写登临之景,后半写怀古之情,所以,这个章法读来就很顺。

兖州少陵公园

接下来,我们看看杜甫怎么套用他祖父的套路的:

登兖州城楼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时间+事由,地点+望远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

望远写所见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所见思古今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思罢有感悟

所以纪大学士说啊,这套好学啊,走到哪题到哪,换上相应的地点典故就没毛病,可惜看多了会腻。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作品,有说十五岁时作,也有认为是二十出头的。总之那时候杜甫还没那么多心事,和大多人是一样样的,“临眺独踌躇”视为套话也无不可,所以好学啊。

哪知道,后人学杜甫,杜甫学他祖父的。

《唐宋诗醇》说杜甫这首诗:“安雅妥贴,杜律中最近人者,故后人多摹此派。”

我且找两首作法相似的来大家品评品评:

登乐游原唐·耿湋

园庙何年废,登临有故丘。

孤村连日静,多雨及霖休。

常与秦山对,曾经汉主游。

岂知千载后,万事水东流。

这一首除了起句用设问,后面几乎章法完全相同;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中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这一首章法也大概相似。

这两首不敢断定是“学套路”,但是作法基本上相似。

后世宋明清崇杜圣,学的就更多了。

那么为什么纪大学士会嫌弃后来邯郸学步的呢?你且看他怎么说的:“此工部少年之作,句句谨严。中年以后,神明变化,不可方物矣。”

——原来他是说,杜圣往后的作品更牛,干嘛非要学这款?用杜圣打败杜圣了属于是。

话说回来,今人学诗,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这类成法,初学时学着写一下也是可以的嘛。更何况,一首诗就那么八句,那么多诗人在写,四联之间章法之间怎么安排,总难免有跟前人相似之处,大可不必纠结这种章法是否会有人用过。

待到形成了个人风格,笔力成熟之时,自然也就可以有自己的写法,虽然也还是可能跟前人章法类似,却是更不用在意了。

#杜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xiannanzhong.com/jxyxnzzz/1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