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对于皂角街道义桥村64岁的姜文才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这个特定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经历了从危重病人到走向健康的重大转折——他从此便开始了新的生活。医院外三科的医务人员来说,这个特定时间更是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因为他们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再次攻克了什邡医学界肿瘤医疗史上的又一道难关——成功地为患者施行了腹腔内主动脉旁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并使其康复。
医院再次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一个重技术、重人才、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医院,是可以创造任何医疗奇迹的。
罕见病例一举攻破
年5月至6月,姜文才因为胰腺医院急诊住院治疗过。后来在医院治疗时,这位特殊的病人引起了该院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仁冰的重视,是什么原因诱发其如此频繁发作胰腺炎呢?怀着对病人及家属负责的态度和对医学奥秘的执着探索精神,陈仁冰调阅了姜文才所有的检查资料,并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医学文献。通过分析对比以及两次MRI和CT检查,发现其中上腹部影像模糊,主动脉旁有一包块站位。为安全起见,医院决定先对已经明确的“胰腺炎后胰尾假性囊肿”作为目的性手术治疗,探查进一步明确腹主动脉旁的包块和反复发作胰腺炎的原因所在。
当年6月21日,手术中发现了奇怪的第一幕:姜文才的囊肿发黑,可以确定其囊肿已处于“干性坏疽”状态,就是这个“干性坏疽”的囊肿是他胰腺发炎的罪魁祸首。囊肿“干性坏疽”是一种罕见病例,国内外医学文献均鲜有报道。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顺利完成囊肿切除、胰尾假性囊肿空肠R-Y吻合这一复杂手术,按理说便完成了已经明确的“胰腺炎后胰尾假性囊肿”病症的手术治疗任务,但陈仁冰及手术小组怀着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没有忘记手术的另一目的,就是进一步探查腹主动脉旁的包块。于是,奇怪的第二幕出现了。
当医生触摸包块时,姜文才的心率迅速增快至次/分上下,血压飙升至/mmHg左右,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而又善于分析疑难病症的陈仁冰副主任医师,立即意识到这是碰到了极罕见的“肾外型”嗜铬细胞瘤了。当时,专家们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前期手术已经耗时4个多小时,病人身体已达承受手术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切除肿瘤,患者死亡率极大。于是决定待患者恢复后再进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手术14天后,姜文才痊愈出院,他一个劲地称赞医院的医技高明。“要不是这次手术,我的胰腺炎不知还要发作多少回,揣着的一个定时炸弹都还不晓得呢。”
惊心动魄再克难关
由于当时诊断准确,手术成功,身体恢复好,自年6月以来近6年时间里,姜大爷的胰腺炎几乎没发作过。但嗜铬细胞瘤这枚“定时炸弹”还没有摘除,生命随时受到威胁。
今年3月5日,姜大爷感觉上腹部有点痛,医院诊治,经CT检查,他患急性胰腺炎,低钠血症,十二指肠水平部下方、腹主动脉左侧有一个大小约4.3×5.1×4.3cm的软组织肿块,亦即“嗜铬细胞瘤”。
据陈仁冰介绍,这种嗜铬细胞瘤,内部会大量分泌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物质,该物质大量释放入血,会导致血管收缩,突发严重的高血压而导致高血压危象,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如果不及时切除肿瘤,随着儿茶酚胺大量进入血液,患者随时会发生脑出血、心衰,危及生命,这种病例国内少见。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其紧挨主动脉,血运极其丰富,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将挤压肿瘤,造成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手术风险巨大,极具挑战性。如果术前准备不充分,麻醉和医疗技术不过硬,患者有可能在术中死亡。而在德阳地区,手术切除直径大于3.cm嗜铬细胞瘤的成功例子少有。大多数这类医院才开展,而且成功率也不能完全保障。
然而,凭借精湛的医术,先进的设备,医院的医务人员以挑战医学难题、再攀医学高峰的开拓意志,决定为姜文才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术,开我市先河,啃下这块“硬骨头”
医院对该病例高度重视,术前制定了细致的手术方案。同时与患者家属多次交流沟通,交待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患者及家属均表示信任和理解。在完善相关检查并进行全院相关科室会诊、明确手术指征后,对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术前准备。经过近1个月的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充分降压、扩容等身体调节准备;术中遇突发状况的药品准备;麻醉师心理承受能力的准备;手术医生心理承受力和技术准备等,随即进入手术流程。
3月29日,手术正式开始。陈仁冰带领外三科手术团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手术中,发现文才上腹部肠管及系膜与腹壁粘连,腹主动脉前方有一约5x4cm的肿瘤包块,与腹主动脉融为一体,一点小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造成严重的后果。陈仁冰嘱咐麻醉医师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