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70岁,反复发作胰腺炎,一年住院5、6次。最后确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面对这个病,老张一脸漠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自己得了个啥病啊?今天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以往多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或黏液性囊腺瘤。IPMN其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过多的黏液,引起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
IPMN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65岁左右,男性女性。
20%无症状(多为分支胰管型),大部分有腹部隐痛,有急性或者复发性胰腺炎,或者慢性胰腺炎。
40%同时存在浸润性癌,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
影像学特点:低密度肿物伴有胰管扩张,分支型表现为分叶葡萄状,MRCP显示扩张胰管,囊壁结节,胰管与囊肿相通。
ERCP可见乳头肥大、粘液从乳头流出,胰管扩张,充盈缺损,分支胰管扩张,IPMN与胰管相通,可与粘液性囊腺瘤(MCN)和浆液性囊腺瘤(SCN)鉴别。
囊液为粘液,CEA和淀粉酶升高
IPMN可分为三型:
?主胰管型:主胰管扩张
?分支胰管型:与主胰管相通,但是没有主胰管扩张
?混合型:主胰管和分支胰管均扩张
IPMN恶变的机率
主胰管型:57-92%
分支胰管型:6-46%
治疗原则
主胰管型:手术治疗
分支胰管型3cm:手术治疗
分支胰管型3cm,但有症状:手术治疗
分支胰管型3cm,没有症状或附壁结节:密切随访
病例分享
CT:胰体尾胰管扩张,伴有多个囊性占位,与主胰管相通。
MRCP:胰体尾胰管扩张,伴有多个囊性占位,与主胰管相通。
ERCP:胰体尾胰管扩张,伴有多个囊性占位,与主胰管相通。
胰体尾脾切除术,见胰体尾胰管扩张,伴有多个囊性占位,囊内为粘液。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全国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