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王先医院肿瘤科病床上,对于自己接下来的一系列手术、放化疗阶段忧心忡忡,“我才40多岁,怎么就得了肠癌,还是晚期了?”
1
肿瘤标志物的“障眼法”
让他没能早早发现肠癌
王先生是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身材削瘦的他工作很忙,不过王先生很注重每天的饮食,工作再忙也要保证按时的一日三餐。
“半年前体检完全没问题,怎么突然就有了肠癌?”看到结果的王先生傻了眼,再翻出体检报告仔细看了一遍,肿瘤标志物正常,指检也正常,肠癌到底是怎么来的?
2
肿瘤多处转移
肿瘤标志物仍然正常
在王先生身上,肿瘤标志物像是在施展“障眼法”,让后知后觉的王先生追悔莫及,而更夸张的例子发生在71岁的毛奶奶身上,她体内的肿瘤已经多处转移,可肿瘤标志物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医院中医肿瘤综合科病房里,毛奶奶正在接受化疗,床边陪护的子女细心照护着。
3
从大数据看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确诊的关系
如果只看肿瘤标志物,能发现多少人体内的肿瘤情况?记者从4家医院的体检中心了解到这些数据:
那么,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和确诊肿瘤之间有什么关系?医院做了统计,今年1到10月体检人数人,每一个人的体检套餐中都有至少4项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近7万人的体检中,有99人确诊出肿瘤,“而其中只有10人的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医院健康促进中心主任胡培英说。
换句话说,另外的89人的肿瘤标志物没有出现重大异常,而他们分别是通过CT、B超、胃肠镜等影像学检测发现问题的。
4
光看肿瘤标志物不能确诊肿瘤
为什么还要检查
CEA(癌胚抗原)大约70%的直肠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40%的乳腺癌、40%的尿道癌、25%的卵巢癌、以及胆管细胞癌/甲状腺癌患者,都可出现CEA升高。
但是,一些急慢性炎症可能也会造成CEA升高,如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胃炎、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吸烟人士的CEF也会稍微升高。
陈佳琦提醒,非恶性肿瘤造成的CEA升高,一般不会太夸张。如果指标异常高,那还是要进一步筛查。
AFP(甲胎蛋白)AFP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2~3个月之后基本被白蛋白替代,所以在成人血清中含量很低。目前,AFP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除了肝癌,性腺来源的肿瘤,如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内胚窦瘤、胚胎细胞癌和多胚瘤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和一些未成熟畸胎瘤,也会造成AFP升高。
浙医二院呼吸内科的一位患者,体检查出AFP飙升,但肝脏B超并没有发现异常。医院,最后才在浙医二院确诊为生殖细胞肿瘤。
CA\NSE\SCC肺癌肿瘤指标CA主要用来检测肺癌,肺鳞癌中阳性率高达70%,肺腺癌阳性率60%,大细胞肺癌阳性率75%;NSE是小细胞肺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小细胞肺癌中NSE阳性率91%;SCC用来检测鳞状细胞癌,常见于肺鳞癌、宫颈癌、食管鳞癌以及头颈部鳞癌中。
肺鳞癌,通常CA和SCC升高;肺腺癌CA和CEA升高;小细胞癌,NSE显著升高。
CA/CA消化道肿瘤指标CA常在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肺癌和胃癌中显著升高。当CA1000U/mL时,常常合并腹膜转移。CA在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肿瘤中升高。
在消化道肿瘤确诊和随访中,常常会同时检测CA\CA\CEA,医生由此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女性肿瘤标志物CA存在于卵巢组织,上皮性卵巢癌会导致它明显升高,阳性率约为70%以上。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其他妇科肿瘤中,CA也会不同程度升高。
陈佳琦强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良性的妇科疾病,也会造成CA升高。
CA升高常见于乳腺癌,早期乳腺癌阳性率60%,晚期乳腺癌阳性率80%。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常被作为怀孕、怀孕相关失调症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检测标志物,。现研究发现,在一些非滋养层恶性肿瘤中也常见β-HCG升高,如卵巢癌、膀胱癌、结肠癌等。
PSA男性肿瘤标志物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只存在于人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胞浆中,虽然它是检测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但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也会出现PSA升高。
临床上,通常还要检测游离PSA,前列腺癌患者游离PSA/总PSA的比值,通常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医院体检中心的潘韵峰主任告诉记者,该院的体检套餐全部含有肿瘤指标的相关检查,一般单位团体的套餐中包含肿瘤五项(AFP、CEA、CA19-9、女CA/男PSA、女CA15-3/男CA),个人体检套餐肿瘤指标则从十项起步(AFP、CEA、CA19-9、CA、EB病毒抗体、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NSE、女CA15-3/男PSA、Fer),如有家族史等高风险人群可针对性再增加。
5我们该怎么对待
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
既然个例和数据都显示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检测的关系不大,那我们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体检中的中路标志物?
如今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大家在体检中也更重视肿瘤的相关检查,但不能把目光只盯在肿瘤指标,这只是辅助诊断的方法之一,而是应结合B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综合评估才更科学。
医院体检中心的潘韵峰主任说:“有些人因为肿瘤指标一点升高而乱了方寸,睡不着急,焦虑过度;而有些人不当回事,忌疾讳医,没按要求就诊。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对于肿瘤指标,我们的原则是:个别肿瘤指标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肿瘤。应该正视、重视、理性对待,有时炎症也会导致升高,所以过半月左右复查并动态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对于肿瘤指标二倍以上增高、进行性升高、几个指向同系统的指标同时升高,或者有肿瘤家族史、有肿瘤高危因素者,这几种情况临床意义都比较大。”
6肿瘤医生是怎么做防癌体检的?
今年,医院多名员工已完成了体检。那么,他们的体检套餐有什么不一样吗,对普通人是否有参考意义?
在吕蕾主任看来,在防癌体检的项目中,相比肿瘤标志物,影像学和内镜的检查更具有参考意义,最好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医院医院,吕蕾主任和同事经常遇到一种情况,病人确诊癌症之后,家属心急火燎赶过来,要求做全身检查。前几天,就有一个40多岁的杭州女性,在姐姐确诊宫颈癌之后,向医生要求给自己做全身全面防癌体检,宫颈部分的检查是重点,预算无上限,关键是要细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对此,吕蕾主任说,这没必要,防癌体检以无创检查为主,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患者做体检要求做磁共振、PET-CT项目,不仅价格高,而且存在一定的辐射,并不适合作为筛查项目,这些往往是需进一步确诊时采取的检查项目。
来源:钱江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