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检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复查时间该如何选择?哪些表现提示恶性可能?今天,就从几个方面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胆囊息肉的相关问题。
胆囊息肉首选B超检查
B超检查具有非创伤性、无痛苦、操作简便、图像清晰、能够反复多次检查、迅速获取结果以及费用低廉等优点。
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非常高,除了个别情况下会有假阳性(没有息肉而报告有息肉)和假阴性(有息肉而没有发现)的错误结果之外,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影像学上难以判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
尽管如此,B超仍然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是最实用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CT、MRI并不比B超检查效果好。
B超检查胆囊息肉的注意事项
1、空腹8小时以上,让胆囊蓄满胆汁;
2、准备油煎鸡蛋,必要时检查胆囊功能;
3、小的息肉容易漏检,应该比胆囊结石更加细致;
4、息肉越小越好,每次检查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应注意鉴别检查误差和息肉生长;
5、息肉数量越多越好,多发息肉往往是良性的,恶性息肉样病变一般都是单个生长的;
6、定期复查,复查间期根据息肉样病变的形状和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开始时3个月左右,如果变化不明显,则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
7、一旦B超发现异常,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时,应该毫不犹豫选择手术切除;
8、B超发现明确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后,一般没有必要在进行CT或MRI检查。
胆囊息肉的良恶性鉴别
1、息肉大小,大于10mm的恶性可能性大;
2、形状,乳头状多为良性,不规则状多为恶性;
3、数目,多发者常为胆固醇息肉,单发者常为腺瘤或癌;
4、部位,体部恶性的息肉容易浸润肝脏,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
5、症状,有症状者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切除胆囊吗?
胆囊息肉不一定非要手术治疗,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但是需要定期检查。对于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切除胆囊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以及胆囊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来决定。
一般当息肉小于10mm,身体无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不需手术切除。只需定期检查息肉的大小是否有增大即可。如果息肉增长明显,建议手术治疗。
当息肉大于10mm以上时,不管身体有没有不适症状,均建议手术治疗。
检查胆囊息肉时首选B超,无论是否有任何身体不适症状都需要半年检查一次,当B超检查息肉增大明显,并伴有上腹部不适、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建议检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患者的预防保健要点
一、定期检查,如B超等影像学检查;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对于胆囊隆起性病变应该注意随访观察,发现增大、症状加重时,应尽早手术治疗。
普外科核心技术:1.腹腔镜微创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腹腔镜微创治疗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腹腔探查等;
普外科核心技术1
2.胆石症微创治疗特色专科:以腹腔镜手术为主要手段,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取石、钬激光碎石,同时配合药物排石。PTCD胆汁外引流,PTGD胆囊造瘘等多种手段,治疗各种肝胆管结石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形成突出微创优势,覆盖绝大部分胆石症的系列化、个体化的微创治疗特色专科;
3.肝胆胰肿瘤、门脉高压症的规范化治疗;
双镜联合消化道早期肿瘤切除
4.腹腔镜微创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
5.加速康复外科治疗;
6.肠内肠外营养治疗;
7.便秘的微创外科治疗;
8.腹腔镜微创减重手术治疗肥胖合并二型糖尿病。
普外科诊疗范围:1.肝、胆、胰、脾疾病:各种良、恶性肿瘤;胆石症、胆囊息肉、肝囊肿;阻塞性黄疸;胰腺炎;门静脉高压症;腹部外伤等。
超高清腹腔镜及超声刀
2.胃肠道疾病: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良性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慢性便秘;肥胖合并糖尿病等。
3.腹壁疝:腹股沟疝,腹壁切口疝,白线疝等。
4.急腹疼诊断与治疗。
医院普外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